那些书
2018-06-20 16:53:00  来源:

    坐在午后的阳光里,清理着成箱的书本,一本本地翻看,仔细地端详,过往的岁月在书中依稀浮现,伴着那些页边上留下的有些模糊的笔迹。 

  这批书跟着我二十多年了,辗转了四个城市,跟着搬了若干次家。其间丢掉了许多老家当,添置了许多新东西。唯有这些书,像不离不弃的家庭成员一样,始终跟随着我,患难与共,冷暖相知,伴着我从少年长成青年,步入中年。

  记得十六年前,曾写过一篇短文《买书橱》。那是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个元旦,我用自己的钱,给自己的小屋添置了一个大大的书橱,那是我人生中自置的第一件家具。快入夜时,伴随着窗外新年的鞭炮声,我的几箱书全部上架,整齐地列在有些矮小的屋子里,甚是威风!

  六年前,一家三口迁来南京,书橱送人了,但书橱上的书一本不落地装进了箱子。车子开启的那一刻,五岁的儿子突然微笑着说了句“别了,扬州!”车上的人都笑了。是啊,该带着的都带着,有书有爱有儿子,人生何处不家园?

  在新的城市里工作着、生活着、阅读着,新书一本本添着,放满了书橱、沙发、床头,而那些老书本因为空间狭小等多种原因一直沉睡在书箱里。我一直在想,如果可以,就把一部分老书送人吧,岁月匆匆,怕也没有时间去翻看了。可是,这些陈旧的书想找个好主人还真是不易。这么想着、纠结着,又拖了三年。

  寒假里,在先生的老家,偶然听村支书说村里要建个图书馆,苦于书源不多。我和先生一下子想到了那几箱书,当场承诺:“我们捐书!”话一出口,感觉特别开心,仿佛多年深藏闺中的姑娘找到了个好婆家。

  《中国人史纲》、《外国文学史》、《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茶花女》、《傲慢与偏见》……这些伴随我整个读书岁月的书,一本一本在手中摩挲、翻开,像是话别即将登上迎亲花轿的姑娘,说不出的留念、不舍。

  仿佛又回到了儿时那个书本匮乏的年代,只要看到一切有字的纸片,都如获珍宝般一一过目,想占为己有。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在村委会任职,隔个把月就会带回来一叠过期的报刊,那成了我少年时代最盼望的“礼物”,也成为我了解外面世界最初的媒介。走亲戚的时候,更是我扫荡人家藏书的机会。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农村,能有藏书的人家并不多,但总能搜罗到一两本。有时为了看一本书,草草吃个酒席,就躲在里屋继续看。饭后回家的路上,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家人取笑我:“去吃酒席的人吃不饱肚子呢!”

  正想着,楼下运书的司机按喇叭了。回头打量那一箱箱整装待发的“珍爱”,心头陡升一股豁然:这些书是奔赴更好的去处。就像我们小时在农村,得到一本好书,该是多么的幸福啊!相信它们一定也能找到更多更年轻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

  编辑:唐国琴  

上下篇导读

 · 谎言
 · 戏台上的乡村流年
 · 一句话
 · 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