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
2018-06-20 16:53:00  来源:

      今天,73岁的连福明先生再到检察院上访。 

  我苦口婆心劝解,老先生就是听不进去。也难怪,五年以来不下十个单位的多次处理也没能让他止住上访的脚步,仅凭这一时的说教就想叫老先生息诉罢访,怎么可能?

  时至春夏之交,老先生坐在我的对面,略显浮肿的脸上挂着重重的眼袋,花白的胡茬儿爬上两腮,把发紫的嘴唇紧紧地包围起来。身着一件蓝布中山装,左胸的兜里,还别着一支亮铮铮的钢笔。一排灰色的纽扣整齐排列,八颗纽扣仔细一看却形状不一,甚至用不同颜色的线缀着。

  我一边耐心地听老先生诉说,一边打探着他的生活经历、家庭状况,看能不能从老先生感兴趣的一些细枝末节上想出点应对的办法来。交谈中我得知,老先生年轻时曾读过好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1971年还在城关镇一所民办中学校当过三年代课老师。后到汽车公司当了一名修理工,直到退休。老先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连军因吸毒于2000年被批准劳教,在羁押期间发病死亡。经检验,连军系长期吸毒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连军死后,连军的妻子不久改嫁,把年仅7岁的儿子留给了老先生。小儿子外出打工,音信全无。老先生一家只剩自己和老伴、孙子和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全家四口,仅凭老先生每月400多元的退休金度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无比艰难。近年来,老先生的退休金虽然涨了,可物价也在涨,仍旧撵不上趟。

  连军的死给老先生留下许多疑惑,面对尸检结果,老先生想不通:“这还叫戒毒吗?简直就是一个杀人害命的黑窝啊!”老先生逢人便说,怀疑有人在戒毒所为连军输送毒品,导致其不治身亡。老先生为此上访不止,这些年来,每每回忆起尸检时的情景,老先生都会忍不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老先生对儿子的感情需要得到理解,内心的怨恨需要有地方倾诉,眼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也尤其需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想,我便寻思着如何帮助老先生一家摆脱目前的困境,让老先生从悲愤的情绪中尽快解脱出来。突然,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常跟随哥哥到学校充当“伴读”,依稀记得有这么一位教书法绘画的代课老师,甚至也见过上课时的场景。想到这,我脱口而出:“连老师,我是你当年教过的学生呀!”

  老先生煞住了话,皱起眉头,抬眼审视着我。不一会儿,老先生终于露出一丝笑来,点了点头,似乎认可了我这个学生。看他两眼闪现的亮光,仿佛已有好些年没有听到这样的称呼了。

  短暂的兴奋之后,老先生有些悲伤。“我能教育好你们,却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接着,他说起了这几年上访中遭遇的各种辛酸。他到过许多部门,有的不给板凳坐,有的不给水喝,有的听烦了就直接把他撵开。他跟他们赌气,甚至不惜大吵大闹,擂桌甩凳,没想到检察院这么热情……渐渐地,他说话的声音平和了许多。

  从此,我与老先生的交往变得甚密。借助这层“师生”关系,我每个周末到老先生家中看望,有时候买上一盒蛋糕,有时候提上几条鲜活的鲫鱼,有时候称上几斤苹果。我像他的学生一样,向老师请教书画技能……总之,变着花样给他带去帮助,哄老先生开心。

  一日,我和几个朋友聚会,无意间提到老先生的事,一个开砂石厂的朋友说,他现在正缺一个守大门的人,何不让这位老先生到他那里去呢?我高兴得当即给老先生打电话。老先生爽快答应了,还在电话里直道“谢谢”。

  第二天,老先生就去了砂石厂报到上班。三天后,老先生从工地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工作环境很不错,心情也舒畅了,吃住都不用自己费心,处处得到老板的照顾。

  听到这话,我的心踏实下来。与其说老先生走上了全新的工作岗位,还不如说他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彻底的解放。

  一个月后,老先生制作了一面锦旗,上书八个大字:“体惜民情,和谐社会。”然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怀抱这面鲜红的锦旗来到检察院,直接把它送到了检察长办公室。老先生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一进门便说:“这些日子,我让检察院的同志为我操心了,这都怪我不懂法呀!现在多亏有我这位学生的细心开导和帮助,才觉得这日子是该重来了——我要好好享受我的晚年生活……”

  看到老先生终于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和姿态出现,看到他笑得那样阳光灿烂,我真要感谢这句曾经令我忐忑不安的谎言了——老师!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检察院)

  编辑:唐国琴  

上下篇导读

 · 戏台上的乡村流年
 · 一句话
 · 两老师
 · 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