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23岁的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来到许昌世纪风律师事务所工作,成为了一名专职律师。顶着律师的光环,我在办公室———法院———看守所之间穿梭,然而各种心酸只有自己知道。清楚地记得办理的第一起案件是一起货款纠纷案件。委托人訾某常年给许昌县的王某供应沥青,后两人因货款发生纠纷。訾某来到律师事务所希望我能为他这个外地人提供法律帮助,看着眼前这个年逾花甲的老人,职业良知告诉我,一定要帮助这个老人打赢这起官司。
撰写诉状,搜集证据,准备出庭,等待判决……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法院判决王某偿还訾某货款6万余元。老人拿到判决后,来到律师事务所,连声道谢。看着喜极而泣的老人,我心中倍感自豪和满足。
“城内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爱情、工作皆如此。2003年,当我还在为弱势群体摇旗呐喊之时,法、检系统招考,爱人鼓励我参加考试,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报名了。“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再苦再累无惧无畏。”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勇敢地走下去,哪怕前方布满荆棘。为了迎接考试,我请假在家复习。8月,前往郑州参加笔试,后又参加面试,体检,政审。
2004年6月,我成为许昌县法院的一名正式干警。每天的工作除了做好庭审记录和卷宗整理外,还协助法官调解案件。在法院工作的几年里,我接触到的大都是最底层的百姓群众,他们会为离婚纠纷闹到法庭,赡养费纠纷对簿公堂,会为宅基地和邻里采光纠纷,诉诸法院,希望法院作出公正裁判。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不仅强烈地感受到老百姓法律意识在一步步提高,他们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更感受到了法治在不断地进步,执法者正在用法治思维处理案件,释法析理。
当然在工作之余,我还会爬格子,撰写一些随笔之类的文章。2007年,我撰写了题为《难忘司考之路》的文章,发表在《河南法制报》。看着自己的体会感触变成了铅字,内心充满着幸福和甜蜜。
生活总是在难以预料的地方转弯,驶向另一条道路,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2007年11月,通过公开招考,我又成为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干警。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踌躇满志,毕竟我对法律还是比较喜欢的。然而命运不总是青睐你,当组织上把我从熟悉的法律业务工作推向检察宣传工作时,我的压力一方面源于检察宣传工作对个人文字功底要求很高,而我尚在门外;另一方面源于我的个性,要干,就做到最好。
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我买来大量新闻写作书籍,并坚持每天浏览阅读网页和报纸,加班加点学习研究。每天从事着周而复始的文字工作,捕捉检察工作热点、亮点,并体会法治前行的脚步。用独到的视角,理性细腻的情怀,书写检察官的先进人物事迹,讴歌他们那份至真至诚的正道情义。和着法治时代的脉搏,我用一篇篇报道汇聚着力量,传递着爱心,彰显着正义,抒写着奉献和担当。
一路走来,尽管辛苦,但我把这些看成是成长过程中难得的经历,仍旧是一脸的灿烂和刚强,因为我是铿锵玫瑰,是雨后的彩虹。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