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路廊
2018-06-26 10:15:00  来源:

   路边的小屋,斑驳的门廊石墩间幻化出的一个个风尘仆仆的旅人,正为躲过头顶上的酷日和紧追在身后的云雨而歇息于此。穿堂风吹过,脚下乌亮的碎石,的的笃笃,叩开了一段远去的岁月。 

  驿站三千年,路廊应更早。古时山高路远,乡民们在荒山野岭间建个亭子,供旅途劳顿的人歇脚、避雨。在那个安步当车的岁月里,路廊是游子们点在心上那盏发着温黄微光的灯,是村野的旅舍。路廊里,修行的老婆子整日烧着长茶,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文人墨客,就着一杯凉茶,于睫毛袖口间抖落一路的消息;路廊里,有长日闲坐的老头子,与路人说着村野故事。时人说,“进三年书房,勿如坐一年路廊。”相传蒲松龄就在路廊里给人供水听故事,写成了《聊斋志异》。路廊更多时候是寂寞的,墙上挂几顶箬帽,里面备一堆干草,日暮穷途的远客铺开稻草,独自过上一夜。

  千山万水独行,荒郊野外孤旅。人在荒野中栖遑,路廊在古道边默立。古人知道人生需要驻足和停留。“行行行行行且止,止止止止止又行”,这是路廊里的一副对联。“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又是路廊里的一副对联。路廊实在是乡间大地上凄迷美丽、不可或缺的风景,它曾经是一幅幅雨意朦胧的水墨画,一个个安顿心灵的途中故园,我的心间总有两个浅浅淡淡的影子——烧长茶的老妪和喝茶论道的老翁。

  日子走着走着,路廊就被弄丢了,成了一个隐隐绰绰的迷梦。我像一个明朝的赶路人,带着旧时的清影远韵,行走在乡间。三间两间斑驳的旧路廊,在眼帘间浅入又淡出。它们落在草丛中、山脚下、废弃的小桥边、或隐没在深山古树下,被风吹旧,雨淋漏,日头晒黑,半圮半塌,斑驳苍老。远远地望一眼,心中莫名地惆怅,惆怅得无可救药——乡关何处觅路廊。

  在我暂住的江南乡村,有一条路,途中有一个路廊叫箬帽峧路廊。它静卧在山口,可以远看两边的村庄,晒到充足的阳光,可因为无人驻足,已然坍塌。然而几年前竟有人怀念,重修了路廊,三个门、两扇窗,阳光和风随意逛。那个遥远的午后,天光淡淡日隐隐,我独坐在箬帽峧,古老的时光漫过身体,生活纷至沓来。水稻、芦苇、芒草、开着紫花的苦楝,地头的一截老路,圆形拱门下那块青色的石墩子,空气里懒洋洋的微尘,都在和风的带领下来到我的身边,它们一起还原着我的生活。阳光晃一下,风来说一句,水稻点点头……恍惚间,还有一个古典美人站在箬帽下、芒草间。箬帽峧的时光安静中吐露着芬芳,它正在时间的深处开出花来。此刻,我像一个被无限原谅的老小孩,竟然获得了一种寂静和芳香。

  我忽然间悟到我的生活一直在错,错了又错。古人因为驻足而留下一个个花香露浓的故事,今人却常常因为脚步匆忙而让富有变得意义全无。其实,生命的意义需要在停留和驻足中找到,譬如爱,譬如温暖……

  留一个下午,放下西凉,端坐箬帽峧。

  编辑:唐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