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故事
2018-06-26 10:22:00  来源:

   艺术是有一定客观标准的,没有技术的风格往往是垃圾;但是在客观标准之上,主观的因素也不可小觑。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审美趣味、胸襟怀抱,等等,都可以为艺术作品加分或减分。所以,艺术需要“故事”。 

  以前比较喜欢谢无量的书法作品,觉得真是一派天真,让人耳目一新,直到看到《吴宓日记》中的一段——

  访谒谢无量(原籍四川梓潼,久客芜湖,年六十四),肥而修整,无一丝白发,着鲜裘,于此接客甚多,均为求书来者。盖谢无量以名士鬻书,书法逸而肆,然今在成都最为人推重,所入独丰。眷犹居渝,而在蓉得一少且美之女为其妻或妾,人羡其艳福。性好赌,恒作竹战,亦普通名士之收场耳。宓呈《五十生日诗》,谢君未及阅,遽以授其客汪某等,宓颇不悦,阻之未及。

  吴宓是个老实人。黄永玉说韩美林:韩美林认为的好人未必是好人,他认为的坏人一定是坏人。我觉得这个“公式”也适用于吴宓。于是我再看谢无量的书法,就觉得它的天真其实颇多做作。越看越觉得如此。

  柳公权的字全是骨头,正气凛然,再加上他为人所熟知的所谓“笔谏”,说什么“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让我敬而远之。其实历史上记载柳公权是个很幽默的人。他因善书而富有财货,但从来不把身外之物放在心上,所有的金玉财宝都交给他的两个仆人海鸥和龙安保管。主不理财仆爱财,逮着机会,仆人就将他的财物中饱私囊了。有一次,柳公权突然想起有一只银杯不见了,问海鸥,海鸥装蒜说不知。柳公权哈哈一笑,说大概是银杯长了翅膀,羽化登仙了。

  再来看柳公权的书法,就觉得它的严肃暗藏幽默。也是越看越觉得如此。

  编辑:唐国琴  

上下篇导读

 · 秋露
 · 点评
 · 令我自豪的工作
 · 静静的东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