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自力更生:新中国70年发展的根本基点
2019-12-26 10:57:00  来源:学习强国网页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既是对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它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推动新中国不断发展进步,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基点。

  一、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中华民族安稳站起来的宝贵经验

  有志者,在乎自力而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归根结底还要靠本国家、本民族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把事业干出来。这就是自力更生,从理论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内因外因原理的基本要求,从实践中看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毛泽东就深感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毛泽东指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中国人民自己,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同时申明“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面对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危险,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从此,自力更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争口号,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正是靠着这样活的灵魂,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但是,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在经济上还很薄弱。当时,新解放区的工矿企业大都遭到严重破坏,基本处于人员涣散、生产瘫痪状态,而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还在延续,一大批不法商人趁机兴风作浪,致使物价猛烈上涨,经济秩序极其混乱。1949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人民生活还处于极大的困难当中。与此同时,国际上列强环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他们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被打破,企图通过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强硬手段,从根本上搞垮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改变中国经济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状态,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势必再遭欺凌,根本无法安稳地站下去。为此,我们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就已开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当时,对于中国主要应当发展外向型经济,还是着力满足国内需求这个问题,毛泽东的答案很明确:我们这类国家,“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在这里,毛泽东所说的“我们这类国家”,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企图主要依靠外国提供的资金和设备来求得发展,并成为世界强国,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经济上依靠外国,在政治上就挺不直腰杆,已经取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终究还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所以,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当然,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也是布满坎坷的。“一五”期间,我们争取到了苏联的友好援助,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但在当时,由于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强大示范作用,由于我们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从安排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比例到处理生产和生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从布局经济发展到编制国家预算,我们几乎都是照抄苏联的做法,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从1958年起,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正是坚持了这样的方针,在随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对华援助全面中断之后,我们也没有被击垮,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道路”,“就靠自己,靠自己两只手”,“离开了先生,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

  在中苏关系紧张期间,毛泽东也曾考虑扩大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但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持续的经济封锁,这个设想一直未能实施。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中美关系解冻,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我们抓住它们在经济危机中急于扩大出口的有利时机,针对国内需要,利用有限的外汇储备,成套引进了化纤、化肥、轧钢等大批先进的技术设备。然后,通过国内自力更生的生产和设备改造,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这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发展中,我们尽管经历了严重曲折,但还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具体说来,就是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基本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结束了主要工业品全部依赖进口的窘迫局面,同时还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使得新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又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使得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真正具备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安稳地站在了世界舞台上。

  二、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中华民族逐渐富起来的成功密码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由于城乡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于农业生产体制上的弊端等,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整个国家还处于普遍贫穷状态。面对如此局面,邓小平痛心疾首地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社会主义怎样表现出它的优越性?怎样才能摆脱贫穷,使人民逐渐地富裕起来,国家逐渐地强盛起来?邓小平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经验教训,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环视当时的世界,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正推动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拉大。中国如果不迎头赶上,势必被时代抛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极具世界眼光的邓小平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几百年发展中积累下来的科学技术、形成的各种有益经验,提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大胆借鉴的。这就逐渐形成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

  怎么开放?从一开始邓小平就提出:“开放是两个内容,一个对内开放,一个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首先从农村做起,取得经验之后转到城市;对外开放就是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新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机遇,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人类社会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造出来的对我们有益的文明成果。为此,邓小平深入考察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开放发展的情况和我国的实际,发现过去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主动给自己外围的一些比较小的国家和地区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它们的廉价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行销国际市场,使它们的劳动者因此从发达国家那里分得一点利润,相应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实现了国家发展,但这样的发展只适用于外围国家,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同时他还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从发达国家取得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他们企图卡住我们穷国的脖子,不愿意我们得到发展”。基于这样的事实,邓小平确定:“我们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面向新世纪,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江泽民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之一,强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胡锦涛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作为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重申“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就是这样始终不渝地坚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我们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1978年到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3.87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超过一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与此同时,我们立足自身,既大胆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又充分发挥我国独特优势,既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有效促进国内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国内各领域的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期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46.3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1.6倍,初步建成了世界上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向世人昭示:自力更生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基点,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基础,是中华民族逐渐富起来的成功密码。

  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华民族真正强起来的逻辑必然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努力,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局面,逐渐富起来了。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时的“富”还只是就国家整体经济状况而言的。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富强”,“富”主要是指经济上的充裕,“强”需要以经济上的充裕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经济上的充裕,“强”的根基在于科技。正如习近平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其实,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相继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载人航天、量子通信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和世界都在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还时常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成了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选择。如果没有创新驱动,没有高质量和高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中华民族就难以在富起来之后真正强起来。

  怎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基于历史上经验教训和现实中机遇挑战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新时代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

  从历史上看,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一法宝。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果断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当时,美英对我国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苏联又撤走了全部专家,我们只能白手起家自己搞。在一无权威资料、二无实践经验的条件下,我们的科学家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用钢笔、算盘、手摇和电动计算机,竟然把原子弹的设计轮廓勾勒出来了。随后,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各项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实,我们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技术,这对于我们促进产业升级、做大经济总量很有帮助。但是,发达国家为了把我们限制在产业链条的低端,使我们永远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进入不了高附加值的技术研发和市场销售环节,它们允许我们引进的大多是它们已经淘汰或即将淘汰的技术成果,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绝对不会卖给我们。同时,它们还给我们设置了“技术突破陷阱”,每当我们要突破一项核心技术,它们的相关技术产品就会大幅降价,并以质量、寿命、可靠性等优势,诱使我们放弃对自主创新成果的追求,摧毁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我们就只能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不仅难以跻身世界科技革命的最前沿,而且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越拉越大,最终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永远地受制于人,只能把自己的块头做大,不能把自己的体质做强。

  从现实中看,过去发达国家之所以会让我们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主要是因为我们贫穷落后,现在我们科学发展了、技术进步了,已经由“跟跑”变为“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开始“领跑”了,这时,“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因此,我们发展的基点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况且,“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在经济上殖民世界、军事上称霸全球,凭借的就是它们在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技术领先地位。今天,它们同样把核心技术当作维护自身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核心竞争力,绝不会轻易地向外人提供。对我们来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2018年4月以来,美国先后将中兴、华为等多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列入所谓“出口管制清单”“实体名单”,其意图就是要在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打响中美科技战,威逼中国放弃占领信息科技高地,迫使中国在技术上、经济上永久地仰人鼻息。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极限施压,有关企业的不同反应及其结局足以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进入新时代,我们能否在国际上挺直腰杆,能否真正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如果放弃自主创新,总是指望依赖别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那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永远做别人的技术附庸、经济附庸。所以,新时代的中国别无选择,非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可,而且“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

  当然,坚持自力更生原则,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绝不是要闭门造车、单打独斗,使中国孤悬于世界之外另搞一套。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已经被置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一方面,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也大不相同。只有更好地整合国际间的科技资源和要素,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中国要抓住并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难得机遇,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以开放发展实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依存越来越强烈,整个人类已经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凭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世界性的创新难题。对于誓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中国来说,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不断突破地区和民族国家的界限,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人类科技进步,共同应对全球重大挑战。如此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既有益于中国,也造福了世界,既能够增强中国的科技实力,也能够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逻辑必然。

  编辑:褚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