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9-09-25 13:11:00  来源:学习强国网页版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理解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彼此依托互相推动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统一。一方面,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生态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经济高速发展的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因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为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另一方面,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更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的持续发力,为环保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撑。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并行不悖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立足我国国情,把握未来趋势,既深刻揭示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又深刻回答了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路径化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工业文明以来的300多年间是“人类纪元”时代,人类以人定胜天的姿态,肆意破坏、掠夺和攫取自然资源。“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论断,昭示着人类的自我反省以及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标志着“生态纪元”时代的到来。它是东方智慧、中国方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为开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提供价值遵循。在处理经济发展(金山银山)与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关系的具体实践探索中,应该多角度理解其丰富内涵。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唯一物质支撑体系。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表资源环境和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唯一的物质支撑体系。经济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资源都要由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环境良好,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就强大;否则,经济的发展就会失去保障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反之,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财富增长,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恶化到一定程度,供给经济发展的能力就会减小甚至丧失,必将制约、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好比雄鹰的羽毛和翅膀,如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管有多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能让内蒙古经济腾飞。内蒙古辽阔的草地、丰富的森林、广布的农田,以及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畜牧业、农业、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支撑体系。只有草地、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支撑的能力才会强大。否则,经济的发展就会因为失去保障而发展乏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才能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生态环境保护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创造了绿水青山,它属于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资产和资本。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认识到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增值的过程。绿水青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出价值,如木材销售形成的价值;功能价值,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拦截风沙、减少水土流失等;产业价值,如发展林下经济等;文化价值,如生态旅游、山林山居特色文化等。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经济价值的途径大体有三种:出售优质生态环境、补偿优质生态环境、消费优质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不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放弃经济发展、不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内在地包含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提起生态文明建设,有些人只注重绿水青山,忽略、排斥金山银山。只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事实上,在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然的绿水青山和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并驾齐驱,这才是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才是生态文明的本义。因此,真正的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地发展。发展也不仅指经济发展,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GDP的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都是发展的内涵。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不要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一地的发展,也不能只讲环境保护,守着“绿水青山”而放弃发展。

  总之,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要实事求是地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握好“度”,要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发展经济不会必然破坏生态环境。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克的,人类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要想积极发展经济就需要付出污染破坏环境的代价。反之,经济就会丧失发展的机会。事实上,在经济发展系统中纳入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种产业实施经营,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中让经济主体受益,是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的,可以使人们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相克变为相生。特别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高度融合的经济新常态下,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以分秒必争、日新月异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全面融合,形成先进绿色技术和生态技术,促成了绿色生态产业的广泛兴起。相克变为相生,这种转变的基础是变迁的环境保护制度与管理方法,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市场经济优势,积极鼓励经济主体将生态环境问题内化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成为企业决策的变量,就像企业在做决策之前就会考虑劳动力与资金成本一样,将生态环境因素作为一个决策因素,以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经济发展可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当前,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一种误读,即认为“绿水青山”可以转化成“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来“绿水青山”,认为这就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本义。实际上,“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的是宁愿不开发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因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很难。也就是说,破坏了“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宁可不要;以人身健康为代价的一时发展,宁可不要;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发展,宁可不要。所以,“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与“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同时,也不应该否认“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可以用来建设“绿水青山”。

  生态优先不等于生态唯一。我们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对于“生态优先”这个问题,目前存在多重理解,而认识上的模糊性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盲目和差错。例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行开发破坏之实;一些地方花巨资在河流和湿地上建起“三面光”的人工水泥堤坝,破坏了动植物与水的联系;一些地方违背自然规律,大搞大树进城,指望“今天栽树、马上乘凉”;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企业,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更增加了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的隐患。所有这些,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重点南辕北辙。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既不能走进“经济发展必然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必然影响经济发展”的误区,也不能忽视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懒政、庸政和不作为的挡箭牌。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能立竿见影,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特别是在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握上、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上,应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明确和深化。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资源节约、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建设的有机融合,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顺应人民新期待是厘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落脚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穿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当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由盼“温饱”走向盼“环保”,由求“生存”走向求“生态”,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都表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对环境权的维护、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与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生态公共产品不足、生态环保形势严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矛盾发展的态势正在逐步向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靠拢、演化。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体现了对群众期待的回应,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民生情怀。同时,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必须被群众所接受、所领悟、所欢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有思想的深刻性,又有语言的群众性,代表了人民的心声,顺应了人民的期待,容易转化为人民的自觉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政治宣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党的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举措,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质量呼声的有力回应。我们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从战略高度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特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编辑:褚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