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职务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一些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农村“两委”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套取、侵吞、挪用涉农惠民资金,严重影响了中央强农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近日,河南省内乡县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向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征求意见建议。二月河提出,检察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惩治涉农腐败,让惠农政策真正惠农。
《声音周刊》:您认为检察机关怎样保障民生,让惠农政策真正落地惠农?
二月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国家、省、市(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以补齐“短板”。检察机关应发挥政策宣传员、法律监督员作用,让惠农政策走进田间地头,让惠农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最大效益。国家有很多惠农政策农民并不知道,检察机关可以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下乡活动,把一些补贴项目、申请办法告诉农民。另外,动真碰硬开展“乡村清风”预防职务犯罪行动,公开曝光典型案件,让基层干部不敢贪。
《声音周刊》:涉农惠民政策涉及项目多、范围广、难监督,单靠检察机关显然不行,在预防腐败、强化监督方面,有何好建议?
二月河:我认为,应当构建一体化预防工作机制。检察机关可会同审计、水利、纪检等单位以及会计、造价咨询等专业机构开展专项预防,建立支农惠农工程项目资金监督运行机制。去年,内乡县检察院介绍了他们对财政投资项目预防调查情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了《重大财政投资项目预防监督实施办法》,完善了重大财政投资项目预防监督长效机制,效果好,受到代表充分肯定。
《声音周刊》:在您看来,怎样才能遏制腐败?
二月河:我并不是反腐专家,但我熟悉历史,写过一些清官,也写过一些贪官,所以对反腐这件事,我能说上两句。这几年中国的反腐力度很大,也走向了常态化,希望今后在制度化上更进一步。
我一直认为,反腐不单是揪出几个贪官、给腐败分子点颜色看看这么简单,应该往“根”上挖,从源头上治顽疾。一方面,检察机关要对案件线索紧追不放,深挖线索证据,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受到法律惩治。另一方面,在预防腐败方面还要花更多心思,要通过积极预防、制度预防,让大家不想腐。比如,检察机关可以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创造没有条件腐败的环境,引导干部洁身自好,修炼人格,对腐败产生厌恶,感到恐惧。只有这样,腐败才能真正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