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
2018-06-26 10:08:00  来源:

   三个皮匠凑在一起,一定是很有话说的。他们可以聊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皮具成本的提高;还可以聊聊年轻人只认价高质次的LV、爱马仕,而不懂欣赏价廉物美的真正手工制作;聊完本行,可以聊聊家长里短,明星八卦;连这些都聊得差不多时,可以再找一个同行,凑一桌麻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识,是不必聊的,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如果能让诸葛亮永无出头之日,那么他们这些臭皮匠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了! 

  三个臭皮匠,怎么可能合成一个诸葛亮,甚至是赛过诸葛亮呢?政治水平、军事水平、文化水平,他们和诸葛亮之间的差距是不可以道里计的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臭皮匠确实往往可以决定诸葛亮的命运。这是很大的悲剧。纵观世界历史,所有伟大的,能够极大促进历史发展的决定,无一不是由品德高尚、见识卓越的“诸葛亮”作出的。那些目光短浅、祸国殃民的举措,经常是“臭皮匠”凑出来的。为什么“臭皮匠”会有这么多的“机会”呢?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发出一声怒叱:‘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中这个寓言的毒太深了。总觉得自己很清高,是非梧桐不栖非甘泉不饮的凤凰,而当官参与政治是相当于吃腐鼠肉。结果呢,连腐鼠肉都吃不上。

  林国华先生有一篇名为《灵魂世界的装饰品,政治世界的缄默者》的文章,分析了19世纪的俄罗斯为何文化艺术那么发达,而政治却无比黑暗,民不聊生。这是因为——19世纪的俄罗斯文人是那么迷醉于所谓“高尚”的“文化”,以至于忘了去培养一种在他们看来极其低贱的文化,一种一个民族藉以克服命运与暴力的威胁并体面地安身立命的文化,一种古代的摩西和近代的彼得大帝曾经筹建过的文化:政治。由于缺失了这种文化,19世纪的俄罗斯又是那么粗野,那么讽刺性地没有文化。

  19世纪的俄罗斯文人,似乎也中了庄子的毒。

  编辑:唐国琴  

上下篇导读

 · 有感
 · “升学宴”
 · 表弟送来的榴莲
 · 绘一片清朗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