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是女儿的好朋友印度女孩Krisha的爸爸和弟弟Harshan。五岁的Harshan背着一个书包,手里拎着便当,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有点羞涩地看着我。
两个月前,Krisha的妈妈去肯塔基州看望父母了,于是Krisha的爸爸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每天还要工作。昨天接女儿时,听Krisha的爸爸说他今天必须去公司上班,问我能否帮他接一下女儿。我答应了,问他儿子怎么办。他耸耸肩:带到公司去。我提出可以帮他带一天。他一脸惊喜地问:“真的吗?”
早上9点多,他准时把儿子送到我家来了。在儿子耳边吩咐了一通不要惹祸、好好完成家庭作业等,然后匆匆上班去了。
Krisha的爸爸在一家服装公司做会计,每天都很忙,但幸运的是,老板同意他在家里工作,每周去公司两天便可,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在家里边工作,边照顾孩子。
“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先生听说后,惊呼一声。在中国爸爸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今年初,我回国处理一些事,先生一个人带了三个月女儿。每次打电话时,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什么时候回来”,他说自己顶多能忍受六个月。
在美国,你会发现,爸爸带孩子的能力超强,他们半夜爬起来给孩子喂牛奶,把孩子兜在身上满世界逛,带孩子玩各种游戏……和《爸爸去哪儿》里笨拙的中国爸爸相比,美国爸爸真是太能干了!
小区里有一对杭州夫妇,女儿在美国读书后嫁给一个美国小伙子,去年生了一个女儿。提起洋女婿,他们赞不绝口。“小伙子人高马大,手上还有刺青,一开始我们都不太喜欢他,但时间久了,发现他人挺好。半夜都是他爬起来给孩子喂奶,给孩子洗澡前都要用手试试水温,每天给孩子唱歌、弹吉他,我们很庆幸孩子有这么好的父亲。”
前段日子,我们去公园玩,看到一个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出游。大女儿估摸八九岁,骑着自行车,儿子大概四五岁,自己在路边捡树叶和石头,而最小的孩子正在学走路。在先生佩服的眼光中,这个父亲带着孩子浩浩荡荡穿过森林小径。中午在湖边吃饭时,又碰到他们一家。父亲买了两盘薯条和三个三明治放在桌上,两个大孩子立刻自己去拿纸巾和番茄汁,然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后,两个孩子动作迅速地把垃圾倒掉,然后一家子又出发了。一看平时就是训练有素的。出于好奇,我问这位父亲,为什么妈妈没有一起来?他笑了一下,她出差去佛罗里达州了。
在中国带孩子几乎都是妈妈和祖父辈的事,爸爸通常是缺席的。所以妈妈必须无所不能,做得了小报,教得了数学,做得了攻略,拍得了照片,扛得了背包……总而言之,在中国做一个妈妈,必须要文武双全,上马能杀敌,下马会绣花,上厅堂会吟诗,下厨房能烹饪,否则根本就应付不过来。因为很多时候,爸爸们都不知道去哪儿了。中国爸爸有个传统的思维,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相夫教子。很多父亲貌似在孩子身边,但实际上是缺位的,因为他并没有用心陪孩子一起成长。
而和中国爸爸相比,美国爸爸的家庭观念似乎更强。在美国,孩子一般是由父母自己带大的,老人几乎不参与,也很少请保姆(费用很高),很多爸爸都会和妈妈分担养育孩子这个甜蜜的责任。爸爸们下班了就直接回家,很少在外面应酬,周末就陪家人出游或者锻炼身体。如果遇到孩子有特殊的活动,比如毕业典礼和重要演出,一定是尽量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去参加的。
上周四送女儿上校车时,碰到一个美国爸爸,朋友问他今天怎么没去上班,他回答,今天是女儿的毕业典礼,所以他请假了一天。每天早上,我都能看到他送女儿坐校车,每次女儿上车前,他都要搂住她,亲吻她的头发,那一幕温馨得让每个人的心都软软的。一次我忍不住问他,你女儿这么大了,完全可以一个人坐校车,为什么还要送她呢?他回答,以后她去上大学了,就没有机会送她了。
父亲与孩子之间温情的表达,对中国爸爸来说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一个国内的朋友说,10岁的儿子每次把手搭在爸爸肩上时,爸爸就迅速把他的手拿开,然后厉声说:“男孩不要黏黏糊糊的!”我开玩笑,让他到美国呆一段也许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