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到筐里就是菜
2018-02-07 10:02:00  来源:

    如今,面对信息爆炸时代,时常让我想起童年到野外剜野菜时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别剜到筐里就是菜”当时虽小,但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剜菜时要瞪大眼睛,分清好菜、毒菜,不能什么菜都往筐里装。 

  记得有一次剜野菜,我贪玩上山爬树掏鸟蛋,玩到天快黑了,筐里的野菜还没装满,于是我放松了警惕,见什么菜都剜,一会就把筐装满了。回到家把野菜用刀剁碎喂猪,谁知猪吃了我剜的野菜不久就躺在地上口吐白沫,还直哼哼。我知道闯祸了。母亲发现后说我肯定是剜了毒菜让猪吃了。我的“奖赏”是一顿“胖揍”,还好,大肥猪经抢救缓过来了。母亲说:“这要是让人吃了还了得”。那顿“奖赏”让我长了记性,从此,不管在贪玩,也不敢掉以轻心,剜菜时格外小心翼翼,不敢让毒菜入筐。因为那年月,一口猪对一家人太重要了,过年要靠它,过了年还要靠它,一年的油水全指它。那年月豆油特少,全靠猪油当家。

  如今与封闭落后的童年虽然不一样了,但也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面对大千世界,蜂拥而至的信息如何采信,也要像过去剜野菜一样“别剜到筐里就是菜”要瞪大双眼,用心筛选,别盲目的往脑子里灌,往耳朵里赛,往眼睛里装。红军长征过草地,开始有人吃了毒菜中毒,后来专门成立了“野菜识别委员会”专门尝试识别哪些野菜可以吃,哪些野菜不能吃,防止了中毒无谓牺牲,为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我们仍可效仿,成立专门“信息识别委员会”帮助大家分清真假好坏信息,以防上当受骗。有时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唯恐天下不乱,利用网络、微博、客户端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制造恐慌混乱,扰乱社会,官方应及时发现,发布公告,正本清源,以正视听,防止“雾霾”信息传播扩散,毒害大家的心灵和视听。当然,除了官方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净化外,作为公民也要增强对信息采信分辨和识别能力。通过筛选、过滤、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然后在往“筐里”装,以防上当受骗被害。

  面对各种信息,要“一听、二看、三思、四行”对耳闻目睹收集到的信息,不要盲信、轻信,要通过大脑反复思考斟酌,鉴别真伪,分辩好坏,最后在行动,也就是决定采信或不采信,可用或不可用。

  鲁迅说过“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通过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上与下,左与右,好与坏等认真加以比较,鉴别真伪和好坏信息。比如,对商家广告价格信息的真假,不能轻信广告,防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要多走几个商家,听听、看看,加以比较,自然一目了然。俗话说,货比三家。就是这个道理。用比较法,要注意可比性。例如要了解不同商家的价格信息,要针对同一商品,同一厂家,不同商家来进行比对,才有可比性,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

  对各种信息要学会辩证的听、看、信。既不能轻信,全信,也不能一概拒之门外,全不信。要防止绝对化,局限性、片面性。要学会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公正,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冲动是魔鬼,理智是聪明,辩证是智慧。例如对批评、甚至是谩骂的信息,要学会耐着性子听,别计较态度,要看动机和目的,看是否有根据,有道理,不能一概闭目塞听。牢记良药苦口,良言刺耳。对于夸奖表扬,要学会谨慎听,别被花言巧语迷惑,防止圈套陷阱,别让《狐狸与乌鸦》的故事重演。骂你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夸你的人,不一定都是好人。例如,近几年,有些人和媒体对中国大加赞赏,如“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领袖之一”,“中国:一个新的王朝开始”,“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等等,有人听了,云里雾里,忽忽悠悠,不知东西南北。就此,知名国际问题专家王堣生在《中国日报》上撰文,提醒大家面对一些国家的赞誉要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能被“忽悠”了。提醒的好,别被“糖衣炮弹”打中,别中了背后的“圈套”和“陷阱”。要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要用辩证的头脑和眼光明鉴真伪,不能被动听的“美言”给“忽悠”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面对各种复杂信息,说一千,道一万:“别剜到筐里就是菜”。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检察院)

  编辑:唐国琴  

上下篇导读

 · 致小孩
 · 乡村火炉
 · 春节
 · 坐在春节的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