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冬天
2018-01-30 11:07:00  来源:

    立冬已过,仍不觉天地寒冷,气温一直在15℃左右徘徊。这样的天气,别说雪花飞舞、滴水成冰,就是露往霜来、冷气袭面也不多见。冬天没有了严寒的威逼,没有了凛冽的气势,还算得上冬天吗?这,自然便勾起我对儿时冬天一寸一寸深刻的回忆。 

  那时物质不充裕,生活极其贫穷,但我们过得很开心、很快乐!冬天的冷,无疑为童年增加了许多色彩,增添了许多乐趣。

  仿佛一夜之间,大地变得山寒水瘦。一阵阵凉风吹来,失色的野草随风起伏,树叶扑簌簌直掉,鸟声也没了往日的清脆洪亮。这个季节,乡下开始农闲下来,早上出门,邻居见面,搓搓手,不紧不慢地说:“天凉了,老天爷收衣服钱来了。”“是啊,是啊,不过真正过冬的时候还没到哟!另一个随声附和,张口时团团白气升腾。冬的脚步,在村民们漫不经心的闲聊中,一天一天逼近了。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渝东一带的数九歌,道出了冬天的寒冷。这时,隆冬到来,冬的韵味在乡村铺陈。 

    冷,是半夜从床上开始的。北风呼呼刮过,一阵紧似一阵撞击着木门,吱吱呀呀的声音把我们从睡梦中吵醒,感到惊怵、胆怯、害怕,少许风趁机从门缝钻进来,直扑薄薄的被褥,顿觉背部冷飕飕的,脚趾也冰凉起来,只好赶紧蜷缩一团,期盼天明。

    次日风势不减,天空灰蒙,寒冷加剧。门前那棵核桃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斜刺里迎战风寒,树上的鸦雀偶尔发出一两声凄厉的长叫,给空寂的原野平添了几分悲凉。而院子前那一片冬水田却另有一番景象。因为冷,田里数不胜数的鲫鱼、田蚌基本不游动,引来成群的灰雁、白鹤争相觅食。为争夺食源,它们之间经常打架,嘎嘎嘎的惊恐叫声不时传进院坝;一旦吃饱,它们便在水田中央嬉戏追逐,婉转的和鸣声回旋在田野上空。也有不惧严寒的村民,赤脚下田用竹篓捕鱼,不一会儿工夫,满满一盆鱼捕捉上岸。鱼是绝对的野生鱼,虽不大,用猪油煎后熬成的汤味道却十分鲜美,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这已经是很好的营养滋补品了。

    天寒地冻,北风萧萧,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疼。那时的冬天真是冷得彻骨!尤其是下雨天,很多孩子只能赤脚上学,脚趾失去知觉,常常摔跤,一身泥泞赶往学校,苦不堪言。我幸运,有一双姐姐穿不得的破旧解放鞋,没鞋垫,大脚趾外露,上学前拿一束稻草用手搓软,放进鞋底,刚穿进去时稻草发热,脚还挺暖和,走上一段路就感觉湿漉漉的了。晚上回家脱掉,脚底、脚趾已经被水浸得发白,冰凉袭上全身。

  当然,冬天也有冬天的乐趣。当大人们缩头缩脑、缩手缩脚呆在屋子里烤火拉家常时,而我们孩子是不怕冷的,在家呆不住,觉得只有在寒冷面前,才表现出我们的勇敢和毅力。于是,小伙伴相约在寒风中玩陀螺、踢毽子、扑烟盒、抓罗汉,即使鼻涕长流,小脸小手冻得像胡萝卜似的通红也满不在乎,那份开心与快乐,至今还存留在记忆深处。

    这样特冷的日子持续两三天,便是下雪的前奏。果然,某天早上醒来,“晨起开门雪满山,只见树梢、屋脊、远山、近地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白色的精灵让孩子们极度兴奋。大家聚集在天幕下仰起小脸,张开小嘴,接着飘飘洒洒的雪花,笑翻了天;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追逐疯跑,乐此不疲;在池塘边砸开厚厚的冰层,把晶莹剔透的小冰块恶作剧丢进同伴脖颈处,嬉笑跑远,其乐无穷。我们在冬天,一个个简直就是幸福的小天使!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时间载着我们拼命往前奔跑。现在,我们依然过冬天,依然在冬天吐故纳新、婚丧嫁娶,只不过大家喜欢用“暖冬一词来形容了,远没了儿时冬天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景致和韵味。细细回想起来,那时物质虽然不充裕,生活贫穷,但我们过得真的挺开心、挺快乐!那时冬天很冷,但也不乏温暖与欢欣。 

  (作者单位: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 

 

 

  

  编辑:唐国琴